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这句话用在“五象新区”是最恰当不过了。
2006年,五象新区正式动工,至此,这个顶着高光出道的新区,争议就从没有停下。
19年过去了,现在的五象怎么样?
广西“最强新区”19岁了
提起五象新区,大家最熟悉不过。
作为“举全广西之力”打造的新区,它的一举一动都在聚光灯之下。
2006年,五象大道正式开工,“五象新区”横空出世。
继埌东、凤岭之后,五象是南宁开发的又一个新区。它的诞生,与南宁“整体向东,重点向南”的战略息息相关。
从顶层设计来看,五象是整个南宁近30年城市建设最重大的决策,没有之一。
无论是规划级别,还是投入力度、建设周期,都远超以往任何一个新区。
先看规划级别。
五象新区的规划是由新加坡邦城设计。而邦城在中国出名的手笔是苏州工业园区,它有“最牛工业园区”之称,助力苏州成为“中国最强地级市”。
东盟商务区亦是出自邦城之手,而五象新区的规划无论是前瞻性还是投入力度,能级都更高。
▲五象规划能级高举个例子,凤岭早期的道路规划饱受诟病,狭窄、弯曲,但五象的车道基本都是8-16车道。这样的宽阔的大马路,是南宁其他城区都无法比拟的。再说一个细节,五象不仅有“地上城”,还有“地下城”。总部基地地下空间与地面道路连成片,通过“地下捷径”,可直抵总部基地16个地块共2.4万个停车泊位。殊不知,这超前的设计参考了国际发达城市。
▲地下空间布局再看空间规模。
五象的规划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大约是凤岭的10倍,整个空间布局按照“一带一轴两心三板块六分区”而设。
▲五象新区规划结构因为空间宏大,整个五象的建设周期更深远。凤岭从开发至成熟,大约用了20年。但五象的空间规划更广,时间跨度更长。
▲五象10年前后对比19年过去了,五象累计投资超4000亿元,新区的开发依然正酣,它的未来成长空间不可小觑。可以说,五象新区担得起广西“最强新区”的名头。
成绩说话,啪啪打了谁的脸老实说,这19年来,五象的争议声从未消停。但随着五象开发的深入,争议声越来越小,很多人被啪啪啪打脸。从版图上来看,五象新区从2005年的2.3平方公里,扩张至如今的核心区建成面积达79.5平方公里。19年,翻了34倍。相比较整个南宁(2023年的372平方公里),五象新区占比约21.3%。很多人说,南宁的城市界面真的不输一线城市,颇有大片的视觉。这句话并不假。而五象总部基地,就是代言人之一。(横屏看五象大片输出)▲五象很出片(来源:潮刘摄影)
再看GDP。2023年良庆区的GDP为420.7亿元,比10年前翻了4倍。虽然相对于青秀、西乡塘等GDP强区仍有差距,但速度惊人。GDP不断攀升,离不开一批企业的进驻。据统计,今年1-6月,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累计新增企业突破6.4万家,是设立前的25.6倍。另一维度看,截至今年6月底,五象新区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446家;规上数字经济企业达123家,核心产值规模超124亿元。
▲五象总部基地其中,宜家、阿里巴巴、华为等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企业12个,德国邮政敦豪、腾讯云计算等世界500强企业49家,浪潮集团、顺丰速递等中国500强企业38家。一个新区能不能撑起来,除了“筋骨”搭起来,更离不开人口的导入。这几年,我身边很多朋友都陆续搬到五象,在这里工作、生活。2023年,五象(良庆区)常住人口增量,位居南宁六大城区之首,相较于上一年增加1.52万人口,共有61.55万人。
▲五象人口越来越多再把时间周期拉长,与2010年相比,13年间,五象(良庆)的人口增量达27.08万人。于一个新区而言,这份成绩的确耀眼。可见,成立19年,自贸区5年,五象新区虽然有争议,但它用成绩让人闭嘴。
“五象,city不city?”过去19年五象在大配套、大基建下功夫,那么,五象的next level是什么?我认为,是五象生活中心。一个新区,不仅有高大上的一面,“烟火气”更是赋予了它灵魂。所谓“生活中心”,最直观的感受便是,生活在五象到底幸不幸福。用当下流行的一句话来概括便是,五象生活很city!我的朋友小梁,2年前从江南搬到五象后,他说,“别提有多爽”。开车在宽敞的大马路上,再也不用饱受堵车之苦。整个五象的界面干净整洁,楼下商铺,各类店面齐全,日常生活都可满足。其实,每次写五象,总会形成两派之争。但只有真正生活在五象,才有发言权。
▲生活在五象的人现身说法值得一提的是,五象航洋城正在招商,预计今年底开业。再加上五象万象汇等商业中心已开业,五象的“商业拼图”正在完善。
截至今年6月,五象的三甲医院5家、建成80多所优质中小学校、6所高等院校……五象人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这些配套。拆解五象人的生活日常:早上送孩子到楼下上学后,乘坐地铁3、4号线去总部基地上班;下班后,在家附近的五象湖公园或者邕江滨江公园散步;周末和家人去商场逛街购物,或者邀请朋友到江边露营……
▲五象湖公园整个五象的生活中心,以总部基地、大五象湖、蟠龙沿江这三大板块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辐射周边。以大五象湖为例,五象湖森林公园、五象万象汇、地铁、五象三中、五象14中、新民中学等最核心的“学铁商园”齐全,且均是大手笔。历经多年,大五象湖板块已从早期的单核开发迭代至3.0时代的“多核开发”。再如总部基地,被人称为南宁版的“珠江新城”,各项顶配资源也是轻松拿捏。生活在五象到底好不好?
问问你那些住在五象的朋友们,他们的回答最直观。
一个“超级五象”正在到来发展了19年,五象以实绩将争议“消弭”。不仅如此,未来的五象,更是一个“超级五象”。何为“超级五象”?去年年底完成了五象和经开区的合并。“五象新区(经开区)”这样的组合字眼,出现在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中。南宁经开区最硬气的便是“两港一区”:84平方公里的南宁国际铁路港、南宁国际空港和南宁综合保税区。这份不错的家底并入五象,给了五象更大的底气。首先,五象新区的版图进一步扩容。合并后的五象管理范围从200平方公里扩大至320平方公里。空间格局的扩容,意味着更大的上升空间。换句话说,当前的布局,是为未来几十年甚至更长远做筹谋。长期以来,“产业薄弱”一直使五象被人所诟病。殊不知,经开区的加入,给五象的产业助力。比如,经开区内规划建设5个产业园以及南宁“深圳”RCEP产业合作示范区等,都使五象的产业底气更足。
▲经开区总体规划图
如此一来,五象便汇聚了9个国家级开放平台: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等。
更强的交通命脉、更雄厚的产业家底,这些都使五象未来的路子,更加稳扎稳打。当然,发展产业不是一朝一夕,但10年、20年后,一个“超级五象”将浮出水面。五象一直有一个“国家级新区”梦。在我看来,当自身足够强大了,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三粒茶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lcha.com/8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