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扒房文章《千年古村走出南宁第一任市长,因为他,广西拿回“丢失”600多年的出海口》备受关注。
很多人才知道,原来广西坐拥钦北防出海口,并非一开始就有,而是经历了一段“失而复得”的曲折历史。
至此,广西沿海沿江沿边,具有“融汇天下,便利四方”的优越条件。拥有出海口,更是为广西的逆天改命埋下伏笔。
两千年前,广西就有出海口
广西的出海口,位于钦州、北海、防城港地区,俗称“钦北防”。
这3个地级市,无一不是滨海城市、港口城市,集合了广西所有的海岸线。
广西的海岸线直线长度仅为185公里,但其海岸线很曲折,实际的海岸线大约1600公里。
曲折的海岸线,正是形成良港的重要条件。
▲广西海岸线十分曲折,具备良港的条件(地球味儿)
自古以来,拥有一个优越的海港,往往是一个地区能够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
门朝大海,不富都难。这正是长三角、珠三角崛起的内在逻辑。
早在汉朝,就有“自汉武以来,朝贡必由交趾之道”的记载。
也就是说,在两千多年前,钦北防就承接了来自东南亚尤其是越南(古称“交趾”)的海运货物。
越南商人们在此以琥珀、琉璃、玛瑙、水晶等奢侈品,与中国商人交换丝绸、陶器、珍珠、茶叶等。
尤其是合浦港,汉代便是合浦郡的郡治所在地,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始发港。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延伸至古代罗马帝国,广西的出海口地位显著。
如今的合浦汉代博物馆陈列着西汉铜凤灯、罗马玻璃碗、东汉波斯陶壶、胡人陶俑座灯、印度六棱柱珠串……均可见证两千年前繁荣的海上贸易。
▲“镇馆之宝”波斯陶壶(北海市文体局)
著名的典故与成语“珠还合浦”,说的就是如今的北海合浦。
彼时,“两广一家亲”,两广都是一个一级行政区,没有明显的行政分界。
汉朝攻灭南越国后,在岭南地区设置交趾刺史部,统一管理。
这样统一的行政管理,自秦朝至唐朝灭亡,两广基本是一家。即便是五代十国时期,两广自立“南汉”,成为十国之一。
期间,广西一直拥有出海口,进行频繁的贸易往来。
两广分家,广西失去出海口
那么,广西是何时失去出海口的呢?这还得从两广分家开始说起。
宋朝时期,两广正式“分家”,分成了“广南西路”(广西)和“广南东路”(广东)两个一级行政区。
▲北宋时期行政划分,“两广”分家
此时的广西家大业大,包括海南岛和雷州半岛,拥有岭南过半的海岸线。
但到了明朝,倭寇猖狂,不断侵扰。1368年,明朝决定将岭南沿海统一划给广东管理。
▲明朝时期地图,广西失去出海口(地图帝)
看整个地图的划分走向,广东的边界一直向西延伸,死死地将广西包围,封在内陆。
广西离大海很近,但只能看得见,摸不着。
再加上当时广西偏远,地形复杂,反对势力较多,如此划定,起到钳制作用,便于管理。
广西彻底失去出海口,变成内陆省,明清历代对广西的定位都是“先求安定,再谋发展”。
比如,清朝在全国统一大部分地区后,明朝残余势力依然在广西深山扛清斗争,直至1661年。
清朝末期,大规模的战事如太平天国运动亦是从广西发迹,席卷半个中国。
作为一个内陆多少数民族的地区,当时的策略,“安定”被摆在第一位。
当然,彼时广西“山高皇帝远”,环境恶劣,也造就了广西人骁勇善战、吃苦耐劳、勤恳朴实的性格。
广西“狼兵”的名号,大概也是那时沉淀下来。
拥有出海口与否,使广西与广东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例如,广西失去产盐区,当时沿海的盐进入广西,需要经过重重关卡,盐价不断上涨。
而广州十三行,是清朝唯一与外部世界通商的地方,广东经过几百年的沿海贸易,成为中西方的贸易枢纽之一。
广西拿回“失去”600多年出海口
广西失去出海口,这样的状况维持600多年。直到解放后,才开始出现转折。
新中国成立后,广西经济凋敝,发展困难重重。
假如拥有出海口,大力发展,无疑助力广西打破经济困局。
1951年,时任南宁市委书记兼市长的莫文骅考察了当时属于广东的钦廉地区(钦北防一带)。
他认为,从战备及长远考虑,广西需要一个出海口。他与叶剑英、张云逸商量后,报请中央,最终中央支持广西发展需要沿海地区的请求。
1952年,广西用一个内陆县怀集县“换回”广东合浦县、钦县、防城县、灵山县、北海市共四县一市(即如今的钦北防一带)。
也就是说,广西用3000平方公里的内陆山区,换到了广东2万平方公里的沿海地区,两广上百万人口身份一夜之间发生了变化。
现在很多钦北防人民经常说,自己的爷爷奶奶是广东人,这是有历史依据的。
1955年,因为东南沿海局势紧张,出于国防需要,广东又收回钦廉专区,广西再度变成内陆省。
到了1965年,同样是局势变化,钦廉四属再次划分至广西,作为海上隐蔽运输航线的主要港口。
防城港至越南海防市被誉为“海上胡志明小道”,防城港成为广西主要的出海口。
这也是最后一次两广省界的变动。
▲两广省界确定
两广地界反复发生变化,尤其是至关重要的出海口,于广西而言,在“拥有-失去-拥有”之间多次徘徊,不管是哪个决策,都是出于国家战略的权衡。
世纪工程平陆运河来了
广西经济要逆天改命,出海口是关键。
在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时局变化以及没有明确的产业方针,这几个港口也没发挥出出海口的优势。
再加上广西水系发达,境内的西江是珠江流域的主干流。作为华南地区最长的河流,西江航运仅次于长江,是一条“黄金水道”。
然而尴尬的是,云贵高原阻挡了浩浩荡荡的西江流向北部湾,而是一路向东,途经广东流向珠三角。
沿海的广西,江河无法通航入海,“广西货物不走广西”的困境,掣肘广西经济。
▲西江走向(国企书院)
试想一下,与大海直线距离仅100公里的南宁,货物不得不沿着西江兜了800多公里,从广州出海。
无论是经济成本还是时间成本都陡增。
广西重新拿回“失去”600多年的出海口,本世纪的超级工程平陆运河将打通广西的“任督二脉”。
平陆运河是西江干流与北部湾的江海连通工程。它起于横州平塘江,经钦州陆屋镇沿着钦江进入北部湾,全长135公里。
▲平陆运河走向(人民网)
▲平陆运河(人民网)
单看简单的描述,很多人无法感知平陆运河到底有多牛。
但它被称为“世纪工程”是有缘由的。
平陆运河于2022年开始动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条江海联运的大运河,总投资达727亿元。
这也是继京杭大运河之后,中国修建的另一条大运河,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运河。
其工程量,是三峡工程的三倍之多。
平陆运河,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一部分,连接西江与北部湾港口,肩负通江达海重任。
平陆运河打通之后,货物从南宁经平陆运河从钦州港出海,仅290公里,比经广东出海缩短560多公里,预计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每年节约运输费52亿元以上。
▲从广州出海与钦州出海对比
贵州、云南、重庆等地区,亦可从北部湾出海,怎么算,这都是一笔十分划算的经济账,助力西部地区经济。
▲西部陆海新通道
不仅如此,借助平陆运河,广西的海上贸易将十分可期。这也是为何,筹谋了百年,平陆运河最终走向现实。
“靠海而又不能只靠海”
捋一捋广西出海口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广西。
一直以来,广西的经济地位并不高,常年在全国倒数之列。
2023年,全广西GDP仅为27202亿元,不及广州一个城市,首府南宁GDP也常年止步于50强开外。
▲2024年广西GDP(国民经略)
地缘相似,又有历史渊源之下,两广经济的两极分化,让人对广西颇感可惜。
这背后,是广西缺乏强有力的经济腹地与产业集群。
乃至于,很多外地人对广西的印象就是“穷乡僻壤”“山多”,甚至不知道,广西是一个沿海地区。
一个冷知识,广西的海岸线(约1600公里)比江苏的海岸线(954公里)还要长,位列全国第7。
拥有如此广袤的海岸线,广西经济却垫底,确实有很多因素掣肘,过去也错失了一些发展机遇。
如今,平陆运河已经修建,主体工程将于2026年底建成,对广西来说,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广西经济腾飞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当然,经济的腾飞,除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更离不开内在的驱动力。
去年12月,习大大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
这16字,字字珠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三粒茶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lcha.com/27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