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扒房写的文章《这是南宁“含金量”最高的一条路,不接受反驳》,没想到那么多人喜欢。
很多老南宁说,若论机关单位聚集,那还得是七星路。
的确,南宁没有哪条路像七星路一样,有那么多重量级的单位聚集。难怪有人说,这才是南宁最“贵”的一条街,低调的“贵”。
很多南宁人生于七星路,长于七星路,童年的记忆里,全是七星路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七星路,是时候好好写写了。
南宁真正的“大院”在这里
提起“大院生活”,七星路最典型。
这条仅1.4公里的路上,众多区级、市级机关单位云集,分量极重。
区党委、组织部、区农业厅、广西广播电视厅、外贸厅、农业厅、老干局、农垦局……一批区直机关单位在上世纪50年代陆续安营扎寨。
▲机关单位驻扎
要知道,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行政区,区府就是中心,中心就是区府。
比如北京朝阳区、上海浦东新区、深圳南山区等等。
因而,很长一段时间,七星路一带不仅是南宁的“行政中心”,也是南宁的“中心”,周边的配套能级不仅全,而且高。
1995年开业的梦之岛购物中心,也就是咱们常说的“旧梦”,开在七星路与古城路口,第一家奢侈品LV就开在这里。
▲如今的旧梦变成了奥特莱斯
后来,南宁城市扩张“重点向东向南”,一批机关单位陆续从七星路向东、向南搬迁。
如今的七星路,机关单位的数量减少,但留下了很多机关大院宿舍。
比如,自治区党委大院、自治区人民政府机关一宿舍、教育局宿舍、公安局宿舍、南宁市民主党派机关宿舍、区老干局……
尤其是七星路128号的区党委大院,被大家称为“神秘的128大院”。
这所“大院”到底有多牛呢?
广西40余名省级以上干部如张云逸、韦国清、莫文骅等都在此住过,分量不言而喻。
难怪有人说,你在七星路随便遇到一位阿叔,有可能都是“深藏功与名”的退休老干部。
其实,在这批机关单位到来之前,七星路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
七星路为何叫“七星路”,而不是“五星路”或者其他?
原来,七星路的街名来源于七星桥。
▲七星路
七星桥原位于今七星路与南环路交界一带,是清康熙二十四年南宁知府赵良壁主持修建。
桥用石砌七拱,如同七星故而得名“七星桥”。
以前这一带都是水塘、果园。每到夏天荷花盛开,南宁人站在七星桥上赏月,天上一轮明月照在水里,人称“七星双月”。
1917年,政府填水塘扩建成马路,七星桥拆除。1953年,这条路正式命名为“七星路”。
南宁最小资浪漫的一条街
正因七星路早期机关单位驻扎,因而这条街的气质与南宁其他街道不同。
比如,提起水街、建政路就是市井气息,在这里可以见到最接地气的人间烟火,但七星路则是充满小资浪漫的情调。
如今已入夏,站在七星路旁,道路两旁的人面子树遮天蔽日,路两旁的旧建筑与大树相映成趣。
据住在七星路的老人讲,以前这里种的是凤凰木,后来才换上了人面子树。
▲七星路两旁的人面子树
大概是受旧梦的影响,早期的七星路,基本是时尚女装一条街。
这些女装既时髦,卖得又贵。以前路过七星路,我只敢假装不经意间,朝里轻轻瞟一眼那些漂亮的服装便匆匆走过。谁叫咱穷呢。
▲七星路上的女装店
因而在南宁人的口中,这里又是“富婆街”。后来传着传着,一些不可言说的故事被“加工”,“二N街”的名头不胫而走。
后来,旧梦没落,万象城崛起,有钱人都往东商区转移消费,曾经风头无两的时尚女装店接连撤出七星路。
现在的七星路女装“价格被打了下来”,相对亲民。
▲价格亲民
我喜欢七星路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这里有个古祠花市。
你一定想不到,花市诞生在一栋栋“亲嘴楼”的民宅夹缝里。阴暗逼仄的角落里,摆满了从昆明空运而来的鲜花,芬芳四溢,形成强烈的反差。
这样的场景,像极了人生。纵然会有困顿,但我们依然乐观向上。
▲在夹缝里的花市
花市里的花极为便宜,几十元就可以抱着几摞漂亮的花满载而归,承包你一个星期的快乐。
▲花很便宜
很多人童年的文化市场,现在早已大变样。
学生时代,很多人在这里买《漫画世界》、《读者》、《昕薇》……在枯燥的读书生涯里寻求课外的乐趣。
如今,文化市场里仅剩零星的书店苦苦支撑,cos服装店、桌游等已经被培训机构、棋牌室等取代。
▲文化市场
其实想想,这也不过是生活方式改变之后的顺势而为,没什么可惜的。
明星都要来打卡的美食
七星路身上的标签,每一个单拎出来,都独当一面。乃至于,美食似乎不值一提。
但众所周知,南宁的老友粉很出圈,七星路上的舒记老友粉则是最老牌的粉店之一。
盛时的舒记,店里人山人海、排长队是常态。甚至,它能够做到24小时营业,这样的餐饮店真不多。
舒记的名气,吸引了众多明星前来打卡,比如张卫健、美食界大佬陈晓卿等等。
▲舒记老友
此外,连记粉饺、仙池八珍、区政府机关一宿舍食堂、牛扒大亨等老南宁人吃了十几年的餐饮店,在这里都能吃到。
▲很多美食店
走在七星路上,一批网红美食店也在此纷纷开起。奶茶、咖啡、甜品、日料、蛙店……饕餮的美食,让人大快朵颐。
七星路一直在变,但它也还保留了很多有意思而又有时代印记的生活痕迹。
很多人的家里已经换上了智能锁,刷个脸或者按个指纹就能开门,但这里还有几家配钥匙的小店。
据配钥匙阿叔说,现在配钥匙的人虽然少了,但总有人还需要。他一辈子在七星路上经营,现在还有24小时上门开锁等服务。
曾经显赫,归于平凡
提起七星路,必然绕不开的一座民居,那便是列入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林氏故居。
林氏故居是一栋黄色的小洋楼,具有浓郁的西式风格。这座洋楼矗立于传统的民宅之中,尤为显眼。
大门两侧各有一圆一方共4根罗马柱,再加上半弧形的阳台,典型的硬山顶加上老虎窗,中西合璧,依稀看出它当年洋气奢华的痕迹。
▲林氏故居
据了解,林氏故居大约建于1940年,屋主是当时南宁禁烟局局长林某,由他出资修建。如今,林氏故居早已荒废许久,透过紧闭的窗户朝里望去,里面积满灰尘,早已不见昔日的贵气。
林氏后人早已不知去向,据传这座洋楼还曾失火。站在这座洋楼之下,让人不禁想起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曾经的高门大宅、荣华富贵,犹如过眼云烟。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洋房曾是广西博物馆的筹备处和文史研究所合署办公地。
曾是富贵的私家宅院,再到博物馆旧址,如今人去楼空成为文物保护单位……沧海桑田,莫不过如此。
▲七星路
在我看来,七星路与林氏故居冥冥之中何其相似。
作为曾经显赫一时的行政中心,七星路星光熠熠。但随着城市的扩张,一批单位以及奢侈品牌的迁出,它身上的光环逐渐黯淡。
▲七星路
但在时间的长河里,它曾经的每一刻都被记录了下来,无论荣华富贵还是烟火市井。
变,才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对很多人来说,七星路给我们带来满满的充实与快乐,那就足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三粒茶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lcha.com/18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