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公交或扛不住,要被南宁轨道“收了”?
还真有这个可能。
南宁5条地铁开通后,再加上共享电车等全面铺开,南宁公交的客流量大不如前。
最近不少风声透露,南宁交通格局将要变天。
南宁轨道要“收编”公交?
南宁轨道交通集团官网日前发布一则招标公告,内容主要为南宁轨道集团(下称“南宁轨道”)的战略重组。
其中,有一句话颇为耐人寻味:梳理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优势……进行城市公交协调整合。
▲南宁轨道拟重组
难不成,南宁公交要被轨道给“整合”了?
其实,这并非空穴来风,甚至可以说,如今进入招标阶段,又有了进一步的推进。
今年8月,南宁轨道也表示,“加快接收南宁公交集团,要成立工作专班”。
▲南宁轨道将“加快接收南宁公交”
由此可见,南宁公交未来或将成为南宁轨道旗下的子公司。
南宁地铁太能打
南宁公交未来可能会被南宁轨道“收编”,这样的结果也并不意外。
毕竟,南宁地铁确实挺能打,在南宁人心中的国民度挺高。
首先,里程覆盖面广。
当前南宁已开通5条地铁线,里程破百达128.2公里,覆盖南宁各大城区。
如今6号线1期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预计5年后通车。
远期规划来看,南宁或形成13条轨道交通线路,包括8条普线和5条快线,全长达592.6公里。
▲《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0-2035)》已获市政府批复
其次是,客流强度大。
南宁已建成5条地铁日均客流量约79.11万人次,单日最大客流达143.3万人次。
放在全国,南宁地铁客流强度全国第13,这份客流量与客流强度也是在国内叫得上号的。
▲南宁地铁客流强度不低
南宁地铁的开通面广,盈利能力靠前。
地铁十分烧钱,全国开通地铁的城市中,多数城市基本是亏损状态,只有极少数可以实现盈利。
但一份数据显示,南宁地铁营收却挺亮眼。今年上半年,南宁地铁营收额达17.24亿元,全国排行第6,净利润收入2.5亿元。
▲南宁地铁营收不错
除了地铁,南宁低运量轨道也开始步入南宁人的视野。
根据《南宁市低运量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2-2032)》显示,南宁规划了14条低运量轨道,总长度约205公里。
这些低运量轨道搭配现行的地铁,格局顿时打开了。
▲主城区内的低运量轨道搭配地铁
公交客流连年下降
南宁地铁频频挨夸,反观南宁公交则备受冷落。
问你一个问题,你有多久没有坐公交了?
不瞒你说,我上一次坐公交已是4个月前,还是因为在医科大打不到车而做出退而求其次选择。
现在南宁的公交车,高峰期一车只载2-3个人已是见怪不怪。
▲公交空荡荡已是常态
南宁现有公交车3833辆,常规公交线路189条,BRT2条。
BRT日均客流2.6万人次,常规公交日均客流约58万人次。
但把周期拉长,明显看出南宁公交客流量呈现下跌明显的趋势。
南宁交通运输局数据显示,2019年南宁公交客流较2016年下跌了29.1%,日均客流量方面,2021年较2019年下降17%。
南宁地铁成网,再加上其他交通工具的崛起,南宁公交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
南宁公交尝试转型
除了面临来自地铁的压力,南宁是电车城,新旧国标电车超300万辆,共享电动车的普及,也极大地挤压了公交的生存空间。
据《南国早报》报道,目前南宁街头的共享电动车来自7家企业,共近8万辆,高峰期,日均有34万人次使用出行。
共享电动车弥补了很多人乘坐地铁后“最后1公里”的短板,使之成为南宁人短途出行的新宠。
南宁公交如今面临的困局,也让它尝试做出改变与调整。
比如,与地铁重合的路段,停运了部分线路的公交车,减少重复浪费。
再者,定制公交也逐渐兴起。
从学校/企业-社区的定制路线,让南宁公交在转型。
截至2021年底,南宁家校定制公交线路130条,累计联系中小学共262所,日均接送师生约2.04万人次。
未来会不会有这样一种结果,南宁公交作为地面交通的一种补充,它的设置、运行规制更加灵活。
城市地铁、公交合并有先例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地铁、公交都属于内部交通系统的架构,但地铁的开通,势必会挤兑公交的生存空间。
公交作为一支重要的公共资源补充,即便连年亏损,长期靠财政补贴,但也不可能不运营。
以南宁为例,2022年,南宁公交以及地铁的运营补贴高达10亿元。参考往年公交与地铁的补贴比例,大概是2:1,由此可推断,2022年南宁公交运营补贴或达7亿元。
目前,国内城市大多是地铁是一家公司,公交是一家公司,这无形中加剧了内部竞争,造成资源挤兑重复的现象。
地铁与公交,做到资源互补,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发挥公共资源,才是出路。
这方面,国内早有先例。今年6月,大连将地铁、公交正式合并成为一家公司。
再往前追溯,2009年,成都地铁与公交成功合并,成为国内首例。
如今,南宁、长春、贵阳等部分城市,也在探索地铁、公交合并的模式,未来或许成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三粒茶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lcha.com/17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