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的主菜来了!

《周易》大卦“否极泰来”,便是对周期最早的理解,也是万物遵循的自然之道。
追溯房地产大周期,救市政策一定是连贯的,如一桌宴请,前菜、头盘和主菜
买房补贴、降低利率、放松限购这些都是前菜和头盘,而真正的主菜是涉及房地产利益集团根本的,也是最难登台的。
然而10月份的社融数据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强制筑底”成了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正确行为。
第一道主菜“金融十六条”,于今终于踩着时代浪花喷涌而出,细读字句,可以总结为“活久见”。
这三个字恰恰也在反映对房地产救市的决心,如八万里长征,不达会宁,誓不罢休。
但其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比如对市场产生利好冲击是否绵长,消费者信心是否会恢复,购房者又将做出怎样的决策判断。
意义重大,子木帮大家仔细解读。

01  历史级出清

第一点,我把它总结为“历史性出清烂尾楼”。
今年年中停贷事件引爆楼市,当初我给出的评论是,如果处理不好这颗大雷,期房市场连带城投以及城商行一起脸朝地,华丽坠落。
因为这涉及到法律层面的底层逻辑,购房者可以容忍房价下跌,也可以容忍货不对板,但绝不能忍受用一辈子的辛苦换一套“空气房”。
这是整个市场对消费者的欺诈,以及对人最底层的蔑视。
于是乎,我们看到停贷风波之后,下半年期房销售数据的滑铁卢,人们不是不买房,是怕了。
痛定思痛,年中有关部门曾喊出“保交楼”,但那时候的市场预期非常低落。
因为“保交楼”需要地方大出血,很多城市地方财政已经入不敷出,怎么能保交楼呢?
郑州当时就出现了花钱雇演员复工的奇葩景象,烂尾楼里都是戏班子,一个比一个花里胡哨。
但在刚刚发布的“金融十六条”里,出现了拐点,其中比较深刻地写着:
“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
其中有三条惹人注目:
对剩余货值销售回款能否覆盖专项借款、新增配套融资的解决方案
确认并已制定“一楼一策”实施方案
对于新发放的配套融资形成不良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已经尽职的,可予免责。
什么意思呢?
如果地方不兜底解决烂尾楼,那么现在要让央行带着商业银行兜底,而且要对目前每一个烂尾盘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最核心的来了,有关人员从银行贷款解决烂尾楼之后,尽力了但没干好,“可予免责”,出现的坏账也会有人兜底。
看到这四个字,我内心是比较激动的,因为这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也是管理链条最担心的事,从现在开始可以大胆去解决问题了。
还有一件事,非常重要。
那就是9月底“国开行”已经向沈阳支付全国首笔“保交楼”专项借款,截止目前多个项目接收到国开行支援。
国开行顶头是财政部,是直管的政策性银行,2015年全国大棚改的输血源头就是这里,典型就是不差钱。
讲这些是告诉大家,“国开行+商业银行+免责金牌”成为解决烂尾楼的战略级组团,我们可以铁定认为:
在未来,烂尾楼将会在中国彻底消失。
这对于烂尾楼业主来说,无疑是心中的一道光。
而且从这次政策的趋向性可以看出,金融路径成熟了许多。
过去宁可空中打转,也不会疏导给民生,而现在愿意跳过中间步骤,直接从底层解决问题,这才是提振信心的源头。

02  不分彼此

在“金融十六条”中,值得关注的第二点是:
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国有、民营等各类房地产企业一视同仁。
一视同仁”,可太不容易了。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清末丁戊奇荒,一个地主黄老爷,特别喜欢孩子,家里有5个儿子,其中两个是亲生的,三个是过继来的。
日子过的好的时候,5个孩子吃饱穿暖,不分彼此,然而突然有一年突遇大旱,黄老爷家族衰落,北上逃难。
在路上,唯有的一点儿干粮都给了亲儿子,剩下的三个过继来的,两个饿死了,一个被其他逃难者扔进大锅里吃掉了。
短短两年,房地产就上演这么血淋淋一幕,国有房企云淡风轻,而民营房企,纵使多么优秀,依然沦为路边饿死骨。
缺乏民营企业参与,市场注定没有活力,更别说推陈出新与升级迭代,长久下来,市场很难再出好的产品。
昨天我去武汉融创壹号院找朋友喝茶,他对我说:
融创倒下,感觉特别可惜,武汉人居市场可能要彻底画上句号了。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一锅汤里老鼠屎太多,只有倒掉,才可能重新端到桌前,此为不破不立,大破大立
而现在,一切又是新的开始,文件给予“一视同仁”的信号,对市场来说已经是非常实在的帮助。
按照文件的说法,接下来金融系统会对房企端口进行定向输血,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而且到期债务还允许推迟一年,给足了空间。
从这个层面讲,融资大底已然形成。
开发商不用再顾忌现金流,剩下来只管做好产品,这其实也在从侧面告诉消费者,接下来不用担心会出现烂尾风险,也不存在资金挪用。
方向走对了,才能给市场注入有效信心预期。
但也希望,坐完生死过山车的这些房企们,能真正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尊重消费者也是在尊重自己。

03  打不过就跑

最难能可贵的是,我从这次“金融十六条”里看到的,不仅仅是情绪层面的引导,更多是实操落地的一锤定音。
文件写的很详细,字里行间已经做到充分指导性预案,比如个人信贷违约该怎么办,开发商贷不到款怎么办,各级银行应该如何配合输血……
政策面出现了“脱虚向实”的信号。
稳住了B端,接下来楼市复苏的压力就给到了C端。
而稳住购买力,最有力的措施,就是对疫情管控的摸索,以及把握经济最大化的复苏节奏。
前几天出台的“防疫新二十条”,实则民生,实则经济,实则地产,这都是连环套索。
从最近各个城市业内的信号反馈来看,力度很真实。
比如北京好多原本的核酸点,目前已经通知关闭,SKP上午封禁,下午就重新放开了;武汉有阳性的也只封那一栋楼,不封小区了。
一些城市已经取消了常规化核酸,改为自费自检。变化还是很大的。
今天传得沸沸扬扬的是国际庄成为试点城市,目前我没有获得真实情报,但根据内部人员得知,大家都在认真学习新二十条,不搞层层加码。
换句话说,现在搞层层加码要背责,不能搞懒政。
现在制约国内经济的两大困境,口罩问题与加息收割,都迎来了转折窗口,我们有理由相信,经济大底已经形成,接下来就是复苏与反弹。
只要经济起来,市场信心就会慢慢恢复,即使抛开这一切不讲,按照货币的流向路径,房地产作为第一蓄水池,水位还会向上浮动。
年底这段时间,从上到下借政策之势都会营造大利好的购房氛围,政策底、融资底、经济底形成,短期内购房情绪会回归。
至于年后会不会出现惊心动魄的一幕,还需要观察。
但我们也要清楚,资产的价值不靠情绪,靠底层“产业+人口+产品”真实逻辑,也意味着年底是,卖劣买优,资产腾挪的最佳机会窗口。
7年一周期,懂的自然懂。
最后再多说一句。
防疫和经济之间找平衡点是大势所趋,按照目前的大环境,前者肯定会越来越让利于后者。
这时候对于个人来讲,一定要做好防范工作。
我从今年开始每天必吃一道菜,“鸡蛋炒西红柿”,晚上还要吃橘子、柚子、猕猴桃、萝卜、西兰花……多吃蔬菜和水果。
一定要补维生素和蛋白质,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疫苗该打就打满,不忙的话多去跑跑步,提高肺活量。
家里囤点儿感冒药,退烧贴,做好坚强的防御准备工作,大势面前做泥鳅,别做鲨鱼。(本文转自子木聊房,不代表扒房观点)

楼市的主菜来了!

●南宁三中江南校区筹备组挂牌了!●市直公积金暂停“商转公”?●广西供销社走红,背后真的有“推手”●南宁10万人大盘二手房从1.2万降至6字头●南宁大叔不靠父母50岁买房爆红,竟有人说丢脸

楼市的主菜来了!

楼市的主菜来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三粒茶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lcha.com/16932.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12日 19:12
下一篇 2022年11月16日 21: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