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们已经穿越至暗,无论是整体经济还是被重创的房地产,接下来不会更差。
不知道你们过得如何,我得承认即将过去的2022,是我有生以来感觉最难过最煎熬的一年,没有之一,业绩脚踝斩,收入打骨折,投资全线绿。据说,很多地方很多行业包括不少铁饭碗单位,这一年都不好过,降薪十分普遍,失业不足为奇。而不管从市场表现还是实际数据来看,过去两个月可能都是南宁乃至很多地方的房地产行业实至名归的至暗时刻。市场一度进入极寒。购房者热情和信心跌到冰点,房企悲观情绪弥漫,资本市场更是风声鹤唳,稍有风吹草动就是草木皆兵,大跌猛跌。来自官方的数据,10-11月南宁新建商品住宅的成交量分别是2069套和2446套,与春节假期的2月相当(2258套),相比曾经动辄上万套的月成交量更是恍若隔世。
▲11月商品住宅成交量可这就是我们刚刚经历的现实,也是谁都不曾预料的事实。好在,这一切正在成为过去,经济及相关行业复苏只是时间问题。首先,疫情防控“新十条”几乎放开了对经济流通的限制。除老幼机构,医疗机构等特殊场所外,不再查核酸、健康码,也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这无疑是对经济的最大利好,没错,是时候重启我们的经济引擎了。其次,房地产救市政策不断加码。继多次降准降息降首付之后,房地产救市在11月迎来救房企的“三箭齐发”,从信贷、债券、股权三个维度全面支持优质房企融资。信号已经非常明确,房地产还没到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托起经济暂时还得靠房地产。虽然,短时间内救市政策可能还不会有太明显的效果,但这是对房地产的一种托底表现,毕竟十万亿级别的大市场不容大动荡。而且一定要相信,对于救市国家有的是底牌。不过,乐观归乐观,要提醒的是,房地产至暗虽过,未来市场会有所好转和恢复,但不会回到过去的暴涨时代,国家也一定不会救所有房企。因为房住不炒的大方向没变,行业出清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未来,行业回归理性是大势所趋,买房以满足居住为第一需求,并量力而行,不盲目加杠杆,投资务必慎之又慎。至于已经是杠杆过高的,不妨继续降一降,直到降至适合自己收入水平的高度。房企回归好好造房子的初心,而不是盲目追求高周转、大规模、多元化,大搞资本运作,不务正业,害人害己,扰乱行业发展。至暗已过,努力活着,争取不要倒在黎明前,因为距离真正的春天到来还需时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三粒茶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lcha.com/16688.html